今天,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在山东青岛离港启运
运往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
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
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
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
总重近3.7万吨
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
主甲板最大直径90米
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
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
设计寿命30年
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海葵一号”运抵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后
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绳牵引
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
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
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
如何“踏浪登船”?
分这四步走!
“海葵一号”的重量和近3万辆小汽车相当
如此庞然大物
如何装到船上、如何运输?
由于“海葵一号”本身没有动力
不能在海上自航
为缩短航期、降低运输风险
所以需要将它像货物一样装到半潜运输船上
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
运输至珠江口盆地进行回接安装
装船过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
最后一步,运输船排出压载的水上浮,将“海葵一号”背起,完成装船作业。
走进“海葵一号”
探访“海上油气加工厂”
作为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海葵一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超能力”?
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海葵一号”施工负责人赵山泉:它的外立面和结构材料采用了针对性设计,才能保证15年不回坞。同时因为圆筒型设计比船型在深远海的海面上能更加平稳,保证了油气生产的平稳运行。中控室就是全船的“大脑”,可以实现海陆联动,平时只需要两个人来值班,在台风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这些系统和设备全都是国产化的,这也是咱们国产中控系统首次在浮式生产装置上的应用。
“海葵一号”建成后将应用于
我国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群
大幅提高礁灰岩油藏的采收率
使潜在的深水边际油田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
流花11-1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
距深圳东南约250公里
是迄今为止我国海上发现的最大礁灰岩油田
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亿吨
经过20多年的生产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
随着水下原油含水率上升
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
据介绍,“海葵一号”将开赴预定海域
开展海上系泊和联合调试等工作
预计今年下半年同“海基二号”平台一起
服务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
流花11-1油田群
推动亿吨级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版权申明】文章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转载目的仅用于传递信息而非盈利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