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动态 » 企业风采

“2025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 京津冀产业园零碳运营中心

2025年6月20-21日,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特变电工(天津)智慧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能源公司”)建设的“京津冀产业园零碳运营中心”荣获“2025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该荣誉是对智慧能源公司在能碳数字化领域不断市场化创新的认可,也是对公司在推进能源智慧化管理、资源协同降本、产品碳足迹方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一、零碳运营中心概况


京津冀产业园建设18.65MW分布式光伏、7.2MW空气源热泵,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模型技术建设零碳运营中心,从能源智慧化管理、智能制造与能源运营协同、产品碳足迹精算等方面推动生产用能成本稳步下降、赋能产品持续低碳转型。



 
 

 

零碳运营中心打破部门间协同壁垒,构建园区-企业-车间的能源网格化运营体系,以指标牵引车间释放节能减碳能力;打破生产、能源间壁垒,切近工艺挖掘生产可调控负荷、公辅可调资源,利用“电网-光伏-生产及公辅负荷”耦合控制算法,结合生产计划、系统及设备特性、电价等,优化生产设备运行策略、进行热泵系统节能控制;打通生产、物料、能源多系统数据壁垒,构建订单级产品碳足迹精算模型,实现每台产品“原材料、原料运输、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准确核算以及源数据追溯,赋能产品持续降碳。



 

 

 


 

 

 


二、核心功能


2.1 能源智慧化管理:以融合的多源数据为基础,遵从管理要求,针对园区能源系统拓扑和用能管理痛点,应用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技术,搭建覆盖“源-网-荷-碳”全链条的综合能源数字底座,建立涵盖“园区-企业-车间”的能源网格化运营体系。围绕业务管理需求,研发能源网格模型、光伏清分模型、电费精算模型,构建能源网格化、光伏清分、电费精算等应用场景。




(1)能源网格化:构建园区-公司-管理单元的能源网格结构,可根据管理要求和变动灵活配置,支持公共区域的自动分摊,为构建能源对标体系建立基础。

(2)光伏清分:基于电力特性、负荷、发电数据,构建了光伏清分模型,自动计算每15分钟绿电占比和尖峰平谷电量,生成企业-能源网格单元-设备所用市电和光伏电,给园区结算提供准确账单。

(3)精益电费:建立全环节电费精算及优化体系,基于电网营销规则对电量电费、基本电费、力调电费进行优化空间分析和根因定位并追踪至设备,定位峰时用电占比高且用电量大的设备,进而针对性治理。


2.2 资源协同降本:对生产负荷、公辅负荷中具有调节能力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构建可调资源池,遵从工艺特性,研发能源-生产协同优化模型,对大功率生产设备运行给出优化策略;应用五模式一约束算法、研发热-电耦合优化模型,通过物联技术实现最优运行命令的智能下发和自动执行。进而实现生产大负荷、热泵运行与光伏发电、峰谷电价更好的匹配,达到不影响生产前提下有效降低能源成本。



 


(1)生产-能源协同优化:摸排生产可调资源调节特性,引入分时电价模型、光伏发电及负荷预测、最大需量控制约束,遵从交货工期要求,编排生产大负荷灵活资源(如干燥罐、退火炉、油加热器)的启动策略,给班组人员精准指导,实现生产高负荷落到绿电和谷电时段,提升绿电自消纳,降低生产综合用电成本。

(2)电-热耦合优化:对热泵系统,应用五模式一约束控制模型,综合考虑环境温度、热泵运行状况、光伏发电情况、园区负荷、最大需量控制要求,结合峰谷电价、光伏发电预测,自动分析计算最优供热温度设定值及供冷机组负载,动态调节公辅设备用电负荷,实现满足供热需求下的源荷互动运行控制,同时基于执行反馈持续优化控制参数,达到不断降低供暖成本的目标。


2.3 产品碳足迹:基于分布于企业生产、能源等多领域的数据,结合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遵从工艺特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产品足迹计算和追踪模型,实现订单级每台产品从“原材料、原料运输、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准确核算以及碳标识追溯,同时基于数据开展薄弱环节分析、工序级碳足迹管控基准构建,赋能产品绿色属性持续提升。



 

 

 


 

 


(1)碳足迹在线计算及追踪:构建能耗与工艺深度耦合的碳数据模型,将碳排核算由传统的年度计量、总量分摊方式升级为订单级单台产品准实时核算。实现按产品型号级、订单级碳足迹自动核算,并按“原料组部件-原料运输-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置”进行碳排的可信追踪。

(2)碳足迹过程管控: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收集历史生产单元碳排数据,形成过程碳排管控数据库,结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制定生产过程碳排管控基准,自动关联在执行订单的过程碳排,自动分析并开展异常预警,指导优化后续用能计划。


三、价值效果


零碳运营中心运行后:通过网格技术实现全企业参与,释放车间节能潜力;切近工艺挖掘可调资源,通过算法编排设备运行策略,有效降低生产用能成本;多能耦合协同,“源-网-荷”全链条动态优化、智能调控;订单级产品碳足迹追踪填补行业空白;发挥了光伏绿电的最大化价值、提升了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综合降本35.7%、降低产品碳排32%,打造了制造业能源协同增效的典型实践。


四、推广前景


零碳运营中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绿色效益和管理效益,应用场景广阔,可满足各类园区的多元化需求,助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