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21日,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成功举办。由南京江行联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面向双碳目标的虚拟电厂资源管控平台》荣获“2024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在安全高效、智慧化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效能,为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树立了标杆典范。
平台简介:
面向双碳目标的虚拟电厂资源管控平台可对下接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电采暖、中央空调、充电桩等可调节资源,对上与需求侧响应系统、调度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主体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负荷数据的采集、分析、上传以及控制策略的接收与下达,满足电网调峰和需求侧响应的需求,助力大电网功率调节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提升,提高聚合商能源运营工作效率和收益水平。
面向双碳目标的虚拟电厂资源管控平台
技术先进性:
平台可实现可调负荷管理、负荷预测、交易和需求申报、资源监视、调控评估、出清结算等功能。在兼容国产操作系统与国产处理器的基础上,江行智能形成了13项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标准,虚拟电厂管理系统技术指标和虚拟电厂终端关键技术指标,确保技术的稳定与可靠,保证技术在项目应用场景的成熟落地。
实施应用:
目前,江行智能虚拟电厂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湖南、江苏等城市。以江苏铁塔聚合商经营管理项目为例,该项目拥有6.1万组蓄电池,具备至少2小时的备电能力,响应能力约为34MW。江行智能通过建设聚合商运营管理系统,对上与国网公司系统对接,对下与铁塔运维监控系统对接,可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实现对蓄电池的批量调整控制,预期每年参与需求响应获取收益可达数百万元,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为不同的负荷设备建立相应的负荷基线计算、负荷预测等算法,可以精确评估各种不同负荷设备的基线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实现可调节资源一站式聚合管理。同时,设计先进的设备物模型,将业务与设备通过通用的物模型进行隔离,在系统实现、扩展、运行性能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除江苏铁塔外,江行智能也在全国多省份的铁塔公司同步推进,为更多地区的电力需求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铁塔项目实施需求响应方案模型
推广前景:
目前,我国虚拟电厂正由邀约型向市场型过渡。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虚拟电厂整体容量空间有望达到1961亿元。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虚拟电厂使电网能够有效管理并调控海量异构设备资源,实现节能诊断及提供大数据增值服务,也为电网调度系统的对接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可推广至电厂建设或其他数据密集型行业。此外,统一接入与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得分散的异构设备能够被电网调度系统常态化调用,提高资源调控的直接性和效率。
对于虚拟电厂而言,海量异构设备的负荷资源感知技术及系统接入装置标准化了电力设备的感知与自动控制,促进了分布式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和负荷侧资源调控潜力的充分挖掘;聚合调控技术通过整合各类负荷资源如电动汽车、充电桩、可控负荷、微电网等,实现与电网调度的有效互动,促进资源共享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构建全面可调控的虚拟电厂架构奠定了基础。
对政府部门而言,通过建设和应用虚拟电厂集控平台,不仅实现了电力消费的削峰填谷,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推动电力业务向数字化转型,实现了量质齐升的新阶段。此外,规模化构建和运营的技术层面探索为各省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技术支持系统,明确了虚拟电厂的类型、入市流程和技术规范,为全国范围内虚拟电厂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当下,虚拟电厂已成为国家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建设方向,虚拟电厂技术正迎来重要的机遇期。作为电力边缘智能领域的积极创新者,江行智能将继续深耕行业、不断探索,努力将前沿技术融入实践应用,推动科技力量更好地服务于能源电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