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我国首个输电移相器工程——扬州110千伏平安变移相器示范工程在扬州宝应正式投运,可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10万千瓦,相当于当地总用电负荷的16%。
查看详情 >7月25日,随着装备主体和钢管桩的对位合体,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在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海上安装。此举标志着明阳青洲四项目建设再次取得重大进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为深远海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可有效解决近岸养殖空间受限、海域污染、资源荒漠化等瓶颈难题。
查看详情 >近日,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800千伏祁韶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其中,2023年输送电量已超2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97%,跨区外送电量再创新高。祁韶直流输电线路全长2383公里,额定输电容量800万千瓦,是我国首次将大规模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与火电打捆输送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详情 >11月25日,我国西北地区首台投产发电的抽水蓄能机组——国家电网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阜康抽蓄电站双倍调节能力达240万千瓦,可充分发挥削峰填谷、调频调相作用,增强电网的顶峰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每年可增发新能源电量26亿度,减少标煤消耗1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6万吨,对促进新疆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助力疆电外送等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11月27日,华能自主研发的全球装机容量最大单层站房式储能电站——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配套储能二三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至此,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配套储能项目300兆瓦/600兆瓦时工程全部建成,成为接入华北电网第一座大规模储能电站。
查看详情 >7月25日,随着装备主体和钢管桩的对位合体,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在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海上安装。此举标志着明阳青洲四项目建设再次取得重大进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为深远海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可有效解决近岸养殖空间受限、海域污染、资源荒漠化等瓶颈难题。
查看详情 >近日,在世界首个高压大容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杭州亭山-中埠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现场,世界首台72.5千伏及252千伏20赫兹低频GIS设备成功并网运行。作为当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低频输电工程,不仅实现了杭州富阳、萧山两大负荷中心互联互通,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为后续中远距离海上输电、藏区柔性交流联网、新能源接入等新的输电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查看详情 >7月14日,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 “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完成出厂验收。“玲龙一号”反应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核能先进堆型示范工程之一,是继“华龙一号”后又一国内自主创新重大核电成果。“玲龙一号”发电功率12.5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同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50万棵。其推广应用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耗,大幅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查看详情 >7月10日,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下线。该车与传统燃油作业车相比,全生命周期可累计减少碳排放225吨。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PEMFC)与锂电池混合供电模式提供车辆动力,能够有效弥补电池耐低温性能不佳的不足,且完全实现了碳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噪音低、能效比高,符合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方向,将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绿色发展探索出新方向。
查看详情 >7月13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2年度数据成果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布。作为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此次发布的数据成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11月17日,由国家电投中国重燃、科远智慧协同研发制造的自主重型燃气轮机型号产品首套国产化控制系统交付,智能化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领域的核心装备,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关系国家安全、综合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重型燃气轮机具有启停迅速、负荷响应速度快,调峰调频性能突出等特点,可以有效应对因极端气候突发频发及可再生能源出力造成电力供应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并有效降低碳排放,是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与源网荷储多元综合保障的重要抓手。
查看详情 >9月15日,位于青海省同德县境内海拔3365米的云杉变电站投入运行,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专门为输送清洁能源建设的远距离输电通道,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总长1578公里,每年可为华中地区输入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
查看详情 >9月16日,三峡能源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170万千瓦风机全部完成吊装,标志着全球最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达成又一个重要节点。绿色电站示范项目总建设规模200万千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
查看详情 >近日,新疆风能升级改造项目首台机组顺利并网。这是全国首批“以大代小”升级改造项目首台成功并网的风电机组。风电场“以大代小”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项目收益,加快区域能源转型进程。与此同时,还能够为中国风电事业发展注入动力,保障风电装机规模稳定增长。
查看详情 >7月1日,全国首套燃气烟气2000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华能洋浦热电联产项目成功投运。该装置验证了新型碳捕集溶剂和工艺技术、捕集动态运行机制与策略,实现了碳捕集装置与调峰燃气电厂协同调控运行,为未来燃气机组实现低成本低碳排放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查看详情 >7月11日,中国首个全容量并网投产的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华电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储及3兆瓦光伏制氢项目成功投产发电。这是我国在高海拔地区制绿氢的首次尝试,通过光氢储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推动氢能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实现绿电、绿氢消纳。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对推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建设,带动氢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于构建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体系,延伸区域内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7月10日,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在浙江舟山正式下线,并预计于7月下旬投运于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该装备的下线,不仅打破了能源装备与渔业装备之间的“次元壁”,推进了能源行业与深远海渔业的“梦幻联动”,也标志着明阳智能在推进海洋能源立体化融合开发上取得新进展、迈出引领步伐。
查看详情 >7月10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年来,已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我国居民2022年直接消耗的电力总量,助力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查看详情 >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