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菲作主旨报告2025年6月20日下午,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电力碳中和分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届电力碳中和分论坛由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电力碳中和专委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承办,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协办。
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以“绿电直流直供——算力基础设施新标准”为主题,旨在通过柔性直流技术与标准体系协同创新,加速数据中心能效提升与绿电消纳,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算力底座。汇聚科研院所与产业一线的专家共探从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到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绿电+直流+算力”协同路径。
分论坛现场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高文胜,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夏清,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陈学义,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谈竹奎,联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梁彧,清华大学直流研究中心电气室主任崔彬,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流配电事业部经理孟学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工程师姜凌菲等行业专家与领导,与来自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学会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电力碳中和分论坛。分论坛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戴璟主持。
戴璟主持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高文胜先生出席分论坛并致欢迎辞。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持续推进,正深刻影响我国能源结构和基础设施的重塑。当前我国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存在多级交直流转换环节,整体能效损失高达12%-15%。而服务器芯片供电均属直流特性,冗余转换环节与设备本质特性存在根本性冲突。交流供电架构因高能耗、高碳排、效率提升受限,或已制约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柔性直流技术通过全直流架构革新,有望系统性破解能效与碳排的矛盾。
高文胜致辞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夏清出席分论坛并致欢迎辞。他指出,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结构性挑战,光伏产能过剩,在此背景下,探索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新能源创造增量价值空间已成为关乎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议题。绿电支撑算力中心建设是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重构世界的过程中,能源是底层的支撑,而绿色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夏清教授强调,本次分论坛选取“绿电直流直供”作为主题非常契合绿电支撑算力的发展需求,从供需关系角度和技术层面为如何优化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实现能效提升提供新思路。
夏清致辞
联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梁彧作了题为《面向绿色智能计算的算力调度与用能特性分析》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主流智算服务器通过固件升级即可实现直流兼容,改交流供电为直流供电在IT设备侧的成本增幅较小。梁彧强调:“算力调度的本质是算力任务的调度”,在进行算电协同调度时需要结合电力供应以及训练推理两类任务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综合考虑调度逻辑。在商业化方面,随着芯片能效提升及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未来智算中心的绿电使用和算力调度的经济性会逐步显现。最后梁彧提出算电协同发展三大实施建议:一是物理层面协同规划,智算中心与风电场、光伏电站近距离布局;二是机制层面设计新型交易体系,在电价、算力定价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绿电消纳;三是网络层面构建“算力网+电力网”双网融合体系,通过算力任务跨区域调度,匹配可再生能源时空分布。
梁彧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直流研究中心电气室主任崔彬作了题为《绿色直流数据中心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目前数据中心仍采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压交流+低压直流+UPS的供电方案,无法适应双碳目标下的需求变化,亟需探索数据中心能源系统新形态。清华团队提出的新型绿色直流直供系统方案,取消传统方案中交直和直交变换环节,减少10%-20% 能耗。在关键技术和产业实践方面,基于源侧光伏直流汇集技术、直流直挂储能技术和中压直流供电技术,清华团队已在2021年广东东莞安华电信全直流数据中心项目上实现了数据中心全直流供电方案首次应用。崔彬建议未来一是依托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百兆瓦级绿色直流数据中心示范工程,坚实技术、降低成本、锻造产业;二是为突破现有交流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的桎梏,尽快推进绿色直流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建设,指标对齐,体系并行,减少阻力。
崔彬作主旨报告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流配电事业部经理孟学磊作了题为《数据中心直流供电方案及关键设备》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数据中心绿色模式已从单一供能走向多能互补,实现发、配、储、用联动,包括园区叠光、绿电直供、大电网直流直供绿电等多能互补协同调度。直流直供凭借效率和传输容量方面的优势,未来在数据中心领域有望迎来较大发展。数据中心采用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直流供电模式,供电效率可达98%,全链路效率91%,同时具备预置化、速度快、即插即用、链路短等优势。孟学磊认为未来控制灵活、可靠性高的分层立体网孔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将成为配网主流发展方向。在配网系统规划、优化运行、新设备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大攻关。解决低压关键设备在成本、体积、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数据中心直流供电系统持续发展。
孟学磊作主旨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工程师姜凌菲作了题为《算力电力协同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旨报告。她指出国家多部门积极引导算力电力协同发展,计划 2025 年底初步形成双向协同机制。中国信通院团队总牵头编制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200余项。DC-Tech数据中心系列测试认证体系,目前已有百余个4A级及以上数据中心通过认证,彰显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算力电力协同标准,信通院已着手构建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系统支撑三大类的标准体系,多项标准正稳步推进。为推动算力电力协同领域高质量发展,信通院积极搭建产业生态,未来将继续在算力电力协同标准化建设上发力,助力绿电直流等技术落地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夏清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绿电直流直供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交流供电产业成熟度高、规模效应显著,较直流供电仍具有成本优势。绿电直连时通道利用率不足、与大电网并网后的电价尚未建立按对电网资源利用程度大小付费的机制而产生额外成本等问题。数据中心绿电直流直供应避免过度依赖大电网提供备用支持,重点发展长时储能且差异化解决供电可靠性。另外可将直流技术应用于制氢、制氨等领域,还可采用天然气掺氢供电或作为备用能源。最后夏清强调,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和储能的地位亟待提升,应建立合理的容量电价机制。要充分认识政策面对商业模式、技术发展及成本变化的影响,利用我国**制和大市场优势,推动算力与电力系统协同发展。
本次电力碳中和分论坛围绕“绿电直流直供——算力基础设施新标准”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索“绿电直流直供”作为赋能绿色算力底座的核心路径的其技术可行性与产业价值。面向未来,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协同创新,构建统一、前瞻的标准体系,将成为推动绿电直流直供规模化应用、实现数据中心深度脱碳的关键驱动力。各方期待通过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切实行动,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绿色能源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