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周讯汇总
—2024年第12期(4月12日)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未来5年,基本构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发文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
发文日期:2024-4-10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针对光伏、动力电池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发文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
发文日期:2024-4-9
发文字号:工信部联规〔2024〕53号
《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文件提出,重点支持内容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等。
发文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2024-4-8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规〔2024〕338号
《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以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光热发电。重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边境地区、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等合理布局新能源项目。鼓励央地企业合作、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建设运营风光基地。
发文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
发文日期:2024-4-3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24〕379号
《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出,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推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发文机关: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
发文日期:2024-4-1
发文字号:发改能源〔2024〕378号
湖北省:发布《2024年降低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工作推进方案》
内容摘要:近日,湖北省发布《2024年降低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工作推进方案》。文件提出,确保2024年降低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50亿元。促进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系统调节,鼓励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兴市场主体更好发挥积极作用;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用户配置新型储能,引导分布式光伏有序发展,支持利用企业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
发文机关: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能源局
陕西省:发布《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
内容摘要:近日,陕西省发布《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力争并网新型储能总规模达到2GW以上。并强调引导新型储能重点布局在陕北、关中渭河以北新能源富集区域。“十四五”期间规划在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宝鸡、咸阳的8个750千伏供电区布局2.6GW新型储能。
发文机关:陕西省发改委
贵州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
内容摘要:近日,贵州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目标到2027年,围绕“六大产业基地”,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文机关: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世界首台(套)3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成功并网
内容摘要:4月9日,世界首台(套)3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MW/1500MWh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创造了3项世界领先、6个行业示范,核心技术装备实现100%国产化,标志着全球压气储能电站由此迈入“300MW级”单机商业化新时代。
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省区
内容摘要:3月31日,随着内蒙古能源四子王旗风储项目100万千瓦、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期三期150万千瓦、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12.5万千瓦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省区。
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转型离不开电网交互式节能建筑
内容摘要:近日,国际能源署发表文章探讨电网交互式节能建筑的发展图景,并指出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发展节能高效、柔性用电的建筑是必经之路。
【版权申明】本周讯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处收集、整理、编辑后形成。文章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目的仅用于传递信息而非盈利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