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周讯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处收集、整理、编辑后形成。文章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目的仅用于传递信息而非盈利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习近平总书记:东北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加快论证和建设新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
内容摘要: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要系统布局建设东北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论证和建设油气管道、高铁网和铁路网、新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据网。
《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外交部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文件提出,中国支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能源公正转型,应充分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和能力,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中国坚决反对将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各国应共同努力畅通供应链,维护能源市场和价格稳定,实现人人获得可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现代能源目标。
发文机关:外交部
发文日期:2023-9-13
《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
内容摘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提出,加快重点行业工业元宇宙布局。针对电力等流程型制造业,推动工业元宇宙在物料配方优化、工艺模拟仿真等关键场景中的应用,强化流程排产、物料计算、材料追踪等预测性服务能力。打造虚实融合的公共服务场景。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构建全域全时数字孪生电网,促进电力企业元宇宙化转型,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发文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广电总局办公厅
发文日期:2023-9-8
发文字号:工信厅联科〔2023〕49号
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
内容摘要:近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文件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制造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优化产业结构,支撑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形成年产150GW光伏电池及组件、5GW风电整机及零部件、100GWh储能电池、5000套以上氢燃料电池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制造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
发文机关: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内容摘要: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六部门联合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实现能源电子产业经济初具规模,“光储端信”协调发展。光伏及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晶硅材料生产规模占全国的40%以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到可以满足80%以上本地建设需求;新能源装备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并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提升;氢能供给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发文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
四川省: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内容摘要:近日,四川省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优选建设一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200万千瓦以上。
发文机关: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
浙江省: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储工作提高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内容摘要:近日,浙江省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储工作提高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自2024年1月1 日起并网的近海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按不低于发电装机 容量的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新能源发电项目可采用租赁、共建或项目自建等方式配置新型储能。其中,租赁、共建方式优先在新能源项目所在地市范围内配置。
发文机关:浙江省能源局
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内容摘要:近日,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提出,推动能源行业加快建设5G智能煤矿、智慧电厂、数字电网,完善“能源云”平台,强化行业统筹管理和安全监测。
发文机关: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内容摘要: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提出,新能源、资源再生利用类项目优先审批,环评审批5个工作日内办结。核电、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源侧结算电价平均每度电降低约0.02元,相关让利全部返还至市场化交易用户。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将谷段时长调整为连续的8小时,暂停实施尖峰电价机制,引导企业削峰填谷,合理安排生产。推进增量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通过竞争性配置竞价降低上网电价。开展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设,实行“即报即评估”、“评估通过即批复”。
发文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在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延庆、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细分产业。
发文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科技部:发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内容摘要:9月12日,科技部发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的公告。《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包括以下六个领域的共85项技术成果:水污染治理领域(18项)、大气污染治理领域(15项)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领域(23项)、土壤和生态修复领域(10项)、环境监测与监控领域(6项)、节能减排与低碳领域(13项) 。
七大能源央企启动储能系统集采
内容摘要: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七大能源央企及下属单位陆续启动储能系统集采/框采,总规模达23.15GWh。
国内绿证累计核发量超1.2亿个
内容摘要:截至今年7月底,国内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累计核发量已超1.2亿个。与此同时,绿证交易量扩大、增长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国内累计交易绿证约为4620万个,今年前7月的国内绿证交易量远超2022年全年绿证交易量。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即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以绿证认定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鼓励用户购买绿证体现绿电消费是国际通行做法。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
内容摘要: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发电装机总量达到27.1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10年增长约3倍。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人均发电装机由0.92千瓦提升至1.8千瓦,人均用电量由3919千瓦时增至6116千瓦时。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为稳定全球能源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目前,中国海外非化石能源投资已超过化石能源,相继建成一批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合作标志性项目。
全国首个城燃-氢能制储掺输分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运
内容摘要:9月12日,全国首个城燃-氢能制储掺输分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投运。项目实施将扩大掺氢降碳、掺氢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和终端市场培育,对于“双碳”目标下调整地区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意义重大。
全球最大浮式海上风电场投运
内容摘要:9月6日,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亮相马来西亚,并在砂拉越州古晋市开启试跑。马来西亚智轨项目是中车智轨在海外的第一个公共交通项目,本次试跑的智轨列车为全球首列氢能源动力系统的智轨列车,具有续航里程更长、加氢时间更短、更低碳节能环保的优势,整车通过智能化设计升级,拥有更高“智慧”,高度契合马来西亚力求实现零排放、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试跑期间也将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2024年的批量生产和交付车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研发制造出更贴合当地城市需求的个性化、创新型产品。
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
内容摘要:近日,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成功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海洋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