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观察

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关键词:新型储能、氢能产业、煤电发展

重大消息

Attention

Please

01

国家能源局发布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专家解读(节选):

南方电网创新管理部副总经理 郑耀东:

《实施方案》强调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新型储能是继抽水蓄能之后的新生力量,在安全、经济及容量、寿命等方面挑战抽水蓄能这个标杆难度特别大,但由于应用场所地理条件不同,就有了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契机。

《实施方案》明确创新引领示范先行,“风光水火”互补已是多年成熟经验,源网荷“储”一体化仍待实践检验。未来,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大,其支撑作用日渐明显。面向未来的新型储能,自然应是创新引领、示范先行。执行中,国企央企或是主要力量,同时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实施方案》提出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电力系统虽经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引入了服务、竞争理念,获得了广泛的服务好评。但一些系统外人士依然了解不多、理解不深,以为还是垄断经营、以为可以自定政策、以为排斥新型储能。此时,给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按市场规则进行投资运营,按客观规律有序发展,无疑是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警示风险防范规范管理,安全是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作为项目投资运营主体,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措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初衷背道而驰。政府依法进行安全监管,虽然增加了社会运作、企业经营成本,但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实际上也是维护储能从业者,包括科研示范、投资运营者的根本利益。

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强调要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一、要注重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

二、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三、要以规模化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四、强调以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化发展;

五、要着力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竞争优势。


02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专家解读(节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欧阳明高:

期盼已久的《规划》终于发布了,这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结合文件精神,我想简单谈几点初步体会与建议。

一、坚持绿色低碳路线,主攻可再生能源制氢,牢记发展氢能的初心使命。

二、坚持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实现氢能科技新突破。

三、坚持安全为本、示范先行,探索科学合理的产业生态。

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

我们注意到,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复杂度和中外竞争激烈性不容小觑,全行业必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这段时期,政府支持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产业统筹布局、应用场景拓展创新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投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研究员

景春梅:

《规划》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同时,《规划》也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氢能产业发展要坚持安全为先。

二、在技术自主可控前提下开展终端应用和国际合作。

三、地方布局氢能产业要因地制宜。

四、以试点示范逐步带动氢能多元应用。

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实现氢能绿色发展并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TOP